高质量发展调研行|分宜:“绿富美”是怎样养成的?

2023-07-12 07:38:16     来源:江西日报-江西新闻客户端

从治山理水到显山露水,分宜介溪龙须沟变身风景如画的生态湿地公园。摄影|通讯员舒达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江西新闻客户端讯(江西全媒体记者李颖 洪怀峰)翠绿的芦苇、抽穗的水稻、繁茂的茶林、潺潺的小溪,不时还有白鹭从田间飞过……6月27日,记者走进分宜县钤山镇下田村,满眼尽是天蓝、地绿、水清、村美的好风景。

“以前村里开采铁矿,挖山毁林、泥土流失、溪水浑浊。”村民郭春生告诉记者,现在不仅白鹭来作客,多年不见的野猪也开始在山上出没。

下田村的变化,是分宜县坚持生态立县,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素有“亚热带植物基因库”之称的分宜县,通过美生态、兴产业、富百姓,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“高颜值”与经济发展“高质量”协同并进之路,打造“绿富美”的生态新分宜。

分宜一尾矿库经过生态修复后,可“看得见山、望得见水,记得住乡愁”。摄影|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洪怀峰

厚底色,守住青山绿水家底

“分得宜春地,东偏一画屏。”地处赣西的分宜县,因宋末元初文人赵文所撰诗歌而得名。

分宜县森林覆盖率65.76%,植物种类达1900余种,鸟类种类达100余种,生态家底丰厚。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,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(以下简称“亚林中心”)来到分宜安家落户。

多年前,分宜县曾存在林木砍伐严重、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简单、山头采矿屡禁不止等问题。为守护好青山绿水家底,该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,把高耗能、高排放项目一律拒之门外,并对尾矿库全部闭库销号,同时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。该县还全面推行林长制,建立了一支150人组成的专职护林队伍,实现“山有人管、树有人护、责有人担”;创新实施“林长+检察长+警长”工作机制,形成森林资源保护合力。

“前些年我来这里时,灰尘弥漫,山上光秃秃的,后来我们通过覆土、播撒草籽、种植爬山虎等方式进行生态修复,破损的山体重现生机,吸引了成群的小鸟前来嬉戏,每到夜晚,能听到此起彼伏的昆虫叫声。”在湖泽镇汉塘村,负责废弃矿山生态治理的负责人易超告诉记者,治山的效果看得见、摸得着。

治山更兼理水。分宜县以湖长制为抓手,建立县乡村三级河(湖)长制,为呵护县域内清水,开展专项整治水库山塘退养;在县域107座水库安装了智能监控等设备,对人为投饵、投肥等现象实时监测、及时处理。

同时,分宜县还抓住“关键少数”,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“一票否决制”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责制,倒逼各地各部门紧守环保责任底线。

通过久久为功,分宜县的天更蓝了、水更清了、地更绿了,生态家底更厚实了。数据显示,分宜县森林覆盖率常年稳定在65.76%;去年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;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%。
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分宜土专家郭绍勇在向记者介绍依托生态优势,在油茶林套种江香薷发家致富的心得。摄影|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洪怀峰

谋特色,“靠山吃山”有新吃法

6月28日,户外热浪蒸腾。场长陈忠、巡护员黄告生顾不得天气炎热,一头扎进分宜县钤北生态林场,对山林进行巡护。

“林下的草珊瑚长势不错,猴头菇采摘完了,绑在树上的菌菇棒拆下来,可做林木肥料。”陈忠除了关注山林防火与病虫害,还特别留心林地种植业。

去年,该林场向上争取“百场兴百业、百场带百村”项目支持,引进人工培育赤松茸项目,收获赤松茸6万斤,产值突破60余万元。一大批林场的“砍树人”放下了斧锯,转岗到中草药种植、森林管护、防火等岗位,变成了“看树人”。他们的身份转变,正是分宜县“靠山吃山”找到新吃法的一个具体体现。

六分半山两分田,半分水在纵横间,一分道路和庄园。分宜县头顶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多张金字招牌,有林地面积138.66万亩,让“靠山吃山”成为当地人的现实选择。

然而,在生态立县、绿色发展的背景下,县域山林禁采矿、禁伐木,“靠山吃山”的出路在哪?分宜县干部群众从“两山”理念中找到答案:依托优渥的林地资源以及“亚林中心”提供的技术支撑,坚持市场导向,因地制宜发展富民特色种植业。

中草药种植大户郭绍勇就是落实“两山”理念的杰出代表。在“亚林中心”博士团的帮扶下,他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,成长为中草药种植的土专家,创办了分宜金贝地产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。

江香薷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,是当地中草药的一个特色优势品种。郭绍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今年合作社种植了600余亩江香薷,一亩可产400公斤干货江香薷,市场价每公斤在15元左右,总产值近400万元。令郭绍勇开心的是,由于山好水好空气好,分宜产的江香薷药性优良,价钱是其他产地的两倍左右。

这种富民特色种植业在分宜并非个案。近年来,分宜县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大力发展油茶种植业,建成国家级油茶良种繁育基地。“亚林中心”推出的油茶品种占据全国65%以上市场,并带动了一支1000余人的良种嫁接队伍活跃在省内外。目前,分宜县高产油茶育苗面积已达2400余亩,每年培育1.5亿株油茶苗,产值达2亿余元,带动了近万农户致富增收。

如今的分宜县已经发展形成油茶、麒麟西瓜、苎麻、江香薷、甜茶(木姜叶柯)等五大特色产业。一批批像郭绍勇这样的新老农人,正通过他们勤劳的双手,让“靠山吃山”变得绿色、生态和可持续。

分宜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,大力发展油茶富民特色种植业。油茶种苗土专家欧阳国智在基地查看油茶种苗长势。摄影|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洪怀峰

足底色,美生态与惠民生双赢

环境就是民生,青山就是美丽,蓝天也是幸福。分宜县的高质量发展,不仅存在于一个个特色产业里,而且还直接、具体地体现在百姓日常生活的变化里。

在分宜镇介桥村村民严小江的印象里,以前家门口的龙须沟,水里是黑的,岸边是臭的。

“这里原是一片几百亩的鱼塘,污染严重。只要下大雨,上游都会冲下大量生活垃圾和淤泥。”严小江向记者介绍,因为浇了龙须沟的水有腥臭味,以前他种的蔬菜卖不出去,只得外出务工。

分宜县为回应百姓关切,2017年对龙须沟进行整治,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,6公里长的龙须沟变身45.9万平方米的生态湿地公园。现在湿地内清水荡漾,岸线绿草青青,各种鸟类在清澈的水面上悠闲游弋,拱桥、跑道在湿地交织成网,居民常来此散步、健身、赏景。

龙须沟改造好了,严小江重操旧业,回到村里种植蔬菜。去年他种了两亩水芋,个大味鲜,销售一空,赚了近2万元。今年他改种速生空心菜,每天都有菜上市,钱包也越来越鼓了。

介桥村的村民也纷纷“返巢”,跟着严小江学种菜。

家门口能赚钱,呼吸上新鲜的空气,喝上干净的水,介桥村民生福祉提升的背后,不仅是分宜县美生态与惠民生双赢的真实写照,也是分宜县高质量发展成色十足的具体体现。

在钤山镇防里村,也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,通过优政策、强扶持,依托“亚林中心”技术优势和“博士团+土专家”模式,全村油茶种苗种植面积达400多亩,参与油茶苗嫁接工作的农户有400余人,占到村里常住人口五成以上,年人均增收万余元。很多村民通过从事油茶育苗,盖起了新房,买了小轿车。

“村里有钱了,我们对村内古建筑全部进行了保护性修缮,还添了路灯,改造了道路……”防里村党支部书记欧阳七根高兴地说,绿水青山成了他们的幸福靠山。 

编辑:刘娜娜

复审:任宇博

审签:邱虎

标签:

包装